鮟鱇魚 學名:Lophiiformes
安康魚百科
無意間從友人的口中得知鮟鱇魚誇張的交配方式,引發本刊對這種醜魚的興趣。我們廣匯各方燈籠魚的資訊,提出集結作為本期精神指標。
鮟鱇魚,發音ㄢ ㄎㄤ,英文叫angler,學名Lophiiformes,又名琵琶魚、結巴魚,是硬骨魚。因為它發出的聲音似老人咳嗽,也可以叫它老人魚。
卡通裡通常賦予鮟鱇魚可愛的外表,成為一般我們熟知的燈籠魚的模樣,簡單的說就是電影-海底總動員裡,在黑暗的深海裡,差點把尼莫的爸爸-Marlin和多麗吃掉的那隻魚就叫鮟鱇魚。實際上鮟鱇魚的長相不大討人喜歡,牠們眼睛朝天,口內長有銳利的牙齒,能吃下比自己大的魚類。身體粗壯而尾巴短小,全身無鱗,頭及全身邊緣有許多皮質突起,肌肉鬆弛,加上身體笨重,不擅於游泳,只能棲息在海底,用手臂一樣的胸鰭貼著海底爬行,分佈在世界各大洋的深海。
長久以來,「海底捕撈上來的角鮟鱇魚,都是雌的一種,沒有一隻雄的。」這件事一直困惑著海洋科學家,難不成雄魚消失了嗎?
直到前十年,才有人發現雄的鮟鱇魚,事情說來話長。
只有4~6厘大小的雄鮟鱇魚,一直寄生在比其大10倍以上的雌魚身上!
母安康魚的背鰭前端,有幾根獨立分離出來的鰭,當中有一根特別的細長,末端還掛著會放出亮光的小「燈籠」,這就是鮟鱇魚的「釣竿」。母安康提著燈籠「釣魚」,不只是為了釣到一條「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男人」,燈籠作為覓食的輔助,她的氣味才是用來吸引異性的主要工具,雄魚憑藉雌魚身上發出的亮光和氣味來找尋它的「終生伴侶」。
雄鮟鱇在黑暗中尋找伴侶,一旦找到對象便會給她個親密的吻,這個吻不是嘴對嘴的,目標是雌鮟鱇魚的腹部,當雄鮟鱇魚親下去後,雙方關係急轉而下,丈夫找到了妻子,立即用嘴咬開她的皮膚,插到雌魚柔嫩的頭部,或是前鰓蓋的棘尖下麵。於是雄鮟鱇魚的嘴與雌鮟鱇魚的腹部溶為一體。相愛之後,雄鮟鱇魚的頭融入雌鮟鱇魚的體內,這個時候的雄鮟鱇魚的外表上僅於身體和尾巴在外面,感覺器官、鰭、鰓和內臟開始退化,直到失去功能,以致它的消化器官也廢棄不用了,只有生殖器官和腺體仍很發達。接著兩條魚的組織血管逐漸相通,雄魚在雌魚身上得到需要的氧氣和營養物。最後完全癒合,成為一體。體型嬌小的公魚就靠著母魚的營養過活,並獻出精子作交配用途,最後演化成母魚的『臂鰭』。鮟鱇的婚配方式在汪洋大海之中的繁衍是很有效的。畢竟黑暗深海中,要找到彼此很不容易,這就是為什麼雄鮟鱇魚要"外掛"在雌鮟鱇魚身上的原因了。
人們曾經捕到一條1米長的雌鮟鱇,而附著在它身上的雄魚只有2釐米。公鮟鱇也因此得以角逐世界上最小的魚,很有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。美國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發佈一項聲明說,華盛頓大學教授皮埃奇2005年秋天報告發現一種鮟鱇魚。最短的雄性鮟鱇魚在完全長成之後只有6.2毫米,是在菲律賓找到的,當時牠正附著在一條46毫米長的雌性鮟鱇魚的背上,這是它們交配的方式。
由於鮟鱇魚交配方式上的特點,『在黑暗大海中尋找愛情』的情境可謂感人,往往被一些文人雅士賦予浪漫的想像;初得知的這種醜陋生物,可是搭配著「噁心!」「變態!」之類的評語,這對比特別耐人尋味;癡心男友為表達自己對女友的愛以及感謝女友長久的支持,把並不漂亮的女友比喻成自己生命中的鮟鱇魚;有些人甚至煽情的賦予母鮟鱇「提燈女神」的美名,抑或將牠比為女性自主的象徵。這些關於鮟鱇旁門左道的延伸義,不偏不倚地圍繞著言情小說般的愛;在眾多的鮟鱇浪漫派當中,《印刻文學生活誌》91期.2011/三月號「顏訥:J是我見過最悲哀的男人」一文以鮟鱇喻夜店的生態、男女關係,鮟鱇為型的譬喻貫穿整篇文章;文中以第一人稱的口吻,描述身為情婦與她情人之間的事,「我始終覺得深海鮟鱇是一種非常浪漫的魚類。雄鮟鱇一旦在黝黑的海水中,發現雌魚的亮光,便立即用嘴巴吸附到她的身上。某些種類的雄魚,甚至會將身體融入雌魚,從她的血液中吸取養分。此刻,包廂昏暗,J這句話成為發亮的燈籠,我感到自己像一隻鮟鱇魚,柔軟地融化進J飽滿的肚腹中……」。
改編自朱德庸漫畫《澀女郎》的大陸連續劇《搖擺女郎》也使用燈籠魚來指涉愛情,角色「色房東」、「天真妹」為了安慰失戀的「結婚狂」(顧名思義,原著中就是一個急著想結婚的人),結婚狂收到後,覺得這魚太醜,不好。天真妹揶揄地說,其實愛情也並不美,只是人們對它的期望太高。之後,原本常常吵架的結婚狂跟色房東,再某次相伴去配眼鏡的狀況下,都說自己了自己的心裏話,而且越說越投機。突然結婚狂有感而發的說「其實兩個不漂亮的人的愛情也可以很甜蜜。」色房東愣住了,擁著她深深地吻了她。這些足以撫慰觀眾心中的浪漫情結,一如趙傳的歌曲「我很醜但我很溫柔」,表達了情愛之重要勝過於美醜,似乎就是鮟鱇魅力所在。
說完這些形而上的燈籠魚,讓我們回來認識形而下的鮟鱇。
鮟鱇對人類來說是美味的海鮮,尤其在日本關東,鮟鱇魚被喻人間極品,有所謂「西有河豚、東有鮟鱇」之,稱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等地鮟鱇魚也被作為食用魚類。牠豐富的膠質,跟珍貴的河豚不相上下。其魚肉低脂肪、低熱量,更富含豐富的維他命A、D和E。而鮟鱇皮具有膠質,鮟鱇魚肝能幫助保持視力、預防肝臟疾病等功能,其魚肚、魚籽均是高營養食品。一尾重達8.5公斤的鮟鱇魚,魚肉、魚鰭、魚骨被分為七大部位,肉質緊密如同龍蝦般,結實不鬆散,纖維彈性十足,像是比較鬆軟的雞肉,西方人亦稱牠為故洋人稱之為「窮人的龍蝦」,通常整尾放進鍋裡燉,作鮟鱇魚火鍋。鮟鱇魚肝更有海底鵝肝之稱,據稱有清熱解毒的美膚功能,一般食法為蒸或者是刺身,市面上可見鮟鱇魚肝罐頭。當然也有很多古老的醃漬作法,好讓牠能長期保存。
以上百科是否屬實本刊不負責任,nowhereland拜謝兩岸網民同胞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